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5-04-14 07:08
中國證券報
主要金融指標增速回升 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中國人民銀行4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4%;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4%,增速較上月加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7.0%,增速基本穩定。業內專家表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穩固。當前,我國宏觀政策還有空間和余力,將根據形勢需要和外部影響動態調整,加強逆周期調節。
多維協同發力 筑牢穩市制度根基
業內專家表示,面對近期金融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按照“穩住股市”的要求,各方面更加聚焦促進投融資平衡,更加注重多維度協同發力,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升質量和回報,著力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定機制建設,不斷凝聚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合力,進一步筑牢A股市場“穩得住,走得好”的基礎。
共享中國商機 外企緊抓消博會機遇
記者在展館采訪時了解到,本屆消博會不僅吸引了大量“回頭客”,也迎來不少新朋友。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持續擴大開放的政策紅利,成為吸引外資外企參加消博會、投資中國市場的重要因素。
一季度國家鐵路發送貨物9.7億噸 同比增長3.1%
“鐵路貨運量持續增長,反映了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鐵集團將進一步深化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鐵路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鐵路物流產品市場競爭力,助力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上海證券報
企業與居民信貸需求升溫 3月信貸、社融等多項金融數據超預期
分析人士表示,開年以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協同發力,政府債券發行和財政支出節奏加快,多地重大項目加速落地,企業和居民部門實際融資需求升溫,帶動3月信貸、社融等核心金融指標表現亮眼。展望未來,考慮到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各方還會繼續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下階段金融總量合理增長仍有支撐。
分析人士:我國宏觀政策有空間和余力 各項貨幣政策會繼續落地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化,不確定性影響加大,但我國宏觀政策還有空間和余力,預計將根據形勢需要和外部影響動態調整、加強逆周期調節,未來各項貨幣政策舉措還會繼續有效落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擇機降準降息有三層含義
關于擇機降準降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擇機”有三層含義。首先,如果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出現某種不利變化,比如面臨美國加征關稅等外部沖擊,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準降息,刺激經濟增長。
政策賦能 行業聚力 平臺搭橋 多方發力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
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與此同時,我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對外貿企業而言,拓展國內市場成為必要的緩沖方式。近期,政府、行業協會、零售渠道企業等多方發力,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內銷渠道。
證券時報
有效需求回暖 3月信貸社融數據超預期
超預期的新增信貸社融規模顯示,經濟向新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業內專家指出,在金融體系繼續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企業、居民等資金需求端出現了更多積極變化,共同推動3月貸款增速回升。
上下齊心應對關稅沖擊 瞄準“急難愁盼”出實招
記者注意到,目前,各級政府、商協會組織、大型互聯網企業、商超、流通企業聚焦外貿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正積極出臺多項舉措,多渠道、多形式、立體化助力外貿企業破局突圍。
2025年首批一季報已經正式出爐!多家公司凈利暴增
數據顯示,截至證券時報記者發稿,目前已有24家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報,其中有2家出現虧損,22家實現盈利;同時9家公司營收出現下滑,還有9家公司凈利潤出現下滑。
首批基金一季報出爐 資金青睞科技主題產品
公募基金一季報披露近日拉開帷幕,基金投資動向曝光。亮眼的業績吸引增量資金持續涌入,多只績優基金一季度規模大幅增長。
證券日報
近一周213家深市公司發布回購增持相關公告
分行業來看,電子、機械設備、電子設備、汽車、計算機等行業公司較為集中。數據顯示,近一周,申萬一級行業電子、機械設備、電力設備行業公司分別有22家、8家和7家公司推出回購增持計劃,金額分別為55億元至85億元、25億元至46億元、47億元至93億元。
券商密集回購“護盤” 板塊估值修復值得期待
面對近期的市場波動,上市券商展現出了十足的信心,紛紛通過“大手筆”回購來維護公司價值以及股東權益,有力釋放積極信號,提振投資者信心,堅定看好資本市場發展。
多維布局銀發經濟 保險機構拓展養老金融新藍海
當前,隨著政策不斷加碼,養老金融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銀行業保險業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就銀行保險機構深入參與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加大對銀發經濟的金融支持等提出明確要求。
技術與政策雙輪驅動 上市公司搶灘3D打印賽道
近日,我國首次在模擬微重力環境下,應用冷陰極電子槍實現“太空級”3D打印。這一重大進展打破了此前國外在該領域的長期技術壟斷,也引起了資本市場對3D打印行業的高度關注。
人民日報
四部門聯合發文 強化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體育金融服務,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體育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加大體育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著力提升金融服務體育產業發展的專業化能力、強化組織實施保障等三方面提出16項具體舉措。
世貿組織紀念成立三十周年 與會各方強調——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反對保護主義
近日,世界貿易組織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與會各方回顧多邊貿易體制歷史成就,探討當下世貿組織面臨的挑戰,并展望未來改革方向。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是各方普遍共識。
經濟日報
3月份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5470億元——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回暖
4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最新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26.06萬億元,同比增長7%;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22.96萬億元,同比增長8.4%;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5.41萬億元,同比增長7.4%。總的來看,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主要指標增速出現回升,體現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
增強敢消費愿消費底氣
提振消費不是單兵作戰。每一項決策部署都在以消費為主線牽起全民公共福祉的整體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的全面優化,需要各部門、各地方的高效協同與有效響應,財稅、金融、產業、投資等各項經濟社會政策都要體現促消費的政策導向,更加注重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21世紀經濟報道
3月金融數據釋放多個積極信號 權威人士:關稅對我國經濟的外溢影響仍需觀察
分析人士表示,3月經濟仍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信貸需求有所回升,推動貸款增長好于預期,疊加政府債券發行增多等因素,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也有上行,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提升。社會融資規模的“大頭”通常是貸款和政府債券,今年3月除了貸款外,政府債券增長較快,特別是用于置換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券維持較快發行節奏,帶動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繼續提升。
2025珠江國際貿易論壇前瞻:外貿如何打好“逆風局”?金融賦能穩外貿拓新局
外貿企業如何精準把握國際市場動態?如何有效穩住外貿訂單以及開拓新興市場?今年4月15日,全球矚目的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將正式開幕。其間,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有限公司將攜手近100家專業機構和領先企業代表,聚焦國際經濟形勢變化、政策賦能行業發展、企業抗風險能力強化等主題,精心策辦近20場廣交會論壇活動。
第一財經
企業和居民需求回暖 3月信貸、社融增速加快
市場權威專家表示,3月經濟仍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主要指標增速出現回升。近期全球不確定性影響增大,但我國宏觀政策支持力度依然較強,我國有政策空間和余地應對外部不確定性,預計下階段金融總量增長仍有支撐。
一季度數據即將發布 中國經濟有望迎來開門紅
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的最新一期“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0.33,維持在50榮枯線以上。經濟學家們認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消費加快回暖,制造業投資與基建投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外需壓力對中國經濟修復有一定擾動,未來我國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
經濟參考報
一季度金融數據穩中向好 貨幣政策空間足
業內人士預計,4月金融總量增長仍有支撐,盡管部分企業的有效信貸需求可能回落,但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各方面還會繼續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同時,我國貨幣政策還有空間和余力,將根據形勢需要和外部影響動態調整,加強逆周期調節。
中外品牌云集 消博會展現市場開放新風采
最新款的車型、酷炫的人形機器人產品、超輕的全碳纖維自行車……在4月13日至18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現場,記者看到不少中外品牌帶著最新產品亮相展會。業內專家表示,消博會匯集了中外眾多知名品牌,不僅為消費市場帶來眾多新產品,也展現出我國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中國消費市場旺盛的發展活力。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金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