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5-04-18 08:07
中國證券報
力挺硬核科技 加碼新興產業——透視一季度上市公司大額合同與訂單
數據中心藍光點點,算力需求快速增長推動企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新能源汽車攜手人形機器人奔向未來,產業鏈協同助力新技術落地應用提速;傳統產業瞄準綠色智能發展方向,整合資源揚帆起航……春潮涌動,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產業變革,正描繪出一幅山花爛漫的經濟新圖景。
指數化投資提升穩市動能
新“國九條”提出的“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的“加快推動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夯實資本市場穩健運行根基”,在近期資本市場的起伏中迎來了一次“驗收”。高質量發展的指數化投資正在助力穩市力量發展壯大。
回購與增持潮起 A股市場增量資金活水足
4月17日,A股市場縮量反彈,上證指數已連續8個交易日上漲。房地產、消費等內需相關板塊走強,半導體板塊也表現活躍。整個A股市場成交額超1萬億元,超3100只股票上漲,近百只股票漲停。
多家私募二季度策略出爐 布局消費與科技板塊成共識
受經濟基本面持續修復、國內科技產業快速發展、市場情緒起伏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A股結構性機會表現突出。另外,4月上旬以來全球股市的巨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部分投資者的預期。展望第二季度,多家知名股票策略主觀多頭私募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持續存在,但國內政策與市場估值優勢將為A股提供支撐,第二季度市場或呈現“震蕩中分化、分化中尋機”的格局,整體可保持中性偏積極的預期。
上海證券報
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即將發行
財政部17日發布公告稱,擬發行2025年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一期)(5年期)。本次發行國債競爭性招標面值總額1650億元,不進行甲類成員追加投標,票面利率通過競爭性招標確定。
央行等六部門明確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規則 降低合規成本 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金融業是數據密集型行業,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數字經濟發展提速的大背景下,金融數據跨境流動需求快速增長。上海證券報記者4月17日獲悉,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近期聯合印發《促進和規范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合規指南》(下稱《指南》),為跨境金融業務開展降低合規成本,進一步便利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同時切實保障金融業數據安全。
優環境 促投資 拓融資 上海發布26條措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委、市政府近日正式印發《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4月17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若干措施》聚焦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快完善民營企業投融資支持政策、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創新開放發展以及切實加強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保障等六個方面,提出了26項工作措施。
ETF尾盤頻現異動 大資金持續出手
在近日的震蕩行情中,ETF關鍵時刻顯身手,從臨近尾盤的巨額成交情況看,大資金進場掃貨信號明顯。統計顯示,4月7日以來,權益類ETF凈申購額超過2100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長線資金積極增持ETF,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促進市場企穩回升。
證券時報
“智駕平權”時代加速來臨 提升技術安全性要軟硬件兼顧
今年2月,比亞迪率先提出“全民智駕”的概念,將車圈的戰場轉移到了智駕領域。隨后,吉利、奇瑞、長安紛紛跟進。此外,華為鴻蒙系、廣汽、小鵬等車企,也在加速智駕落地,且推進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
回購增持貸上限總額突破千億元
回購增持已成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舉措,在市場波動時期,回購增持能夠提供增量資金,有效應對短期沖擊,穩定投資者信心。近期,上市公司密集發布回購增持公告,積極運用回購增持貸款,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上市公司2024年報分紅總額超1.1萬億元
2024年年報披露進入高峰期,上市公司年度分紅預案相繼出爐,截至4月17日,最新分紅總額已經突破1.1萬億元大關。另有多家公司股東建議實施分紅,積極回報投資者。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新“國九條”的推出,A股對于長期資金的吸引力逐步加強,年報后紅利資產值得關注。
規范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 六部門印發指南解決行業痛點
為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近期聯合印發《促進和規范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合規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進一步明確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規則,充分銜接現行法律法規、金融管理部門要求,便利數據跨境流動。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鐘聲:經濟霸凌損害美國國家信譽
“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近日的論斷,道出了美國有識之士的普遍擔憂:大搞“美國優先”并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以鄰為壑的經濟霸凌行徑,終將演變為一場反噬自身的政治經濟危機。
讓群眾方便買到優質廉價藥(人民時評)
打開思路、積極創新,讓群眾買到便宜又好用的藥品有辦法更有空間在浙江舟山,有一種專柜近年來廣受群眾歡迎,那就是單價5元以下和20元以下的“低價藥專柜”。
經濟日報
擴大內需與擴大開放并行不悖
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新優勢。
引普惠金融活水滴灌千企萬戶
前不久印發的《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普惠金融的重點領域和主要著力點,要求“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快速發展,對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明顯提高。
證券日報
商務部:將加快出臺優化離境退稅等政策措施
4月17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季度消費市場情況。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今年一季度,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消費市場總體實現平穩開局。
兩部門:開展2025年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申報工作
4月17日,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25年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申報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多地出臺產業支持政策 競逐“人工智能+”賽道各地差異化布局既可以避免重復“內卷” 又能形成互補
近日,《杭州市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實施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杭州培育形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大模型2個,具有行業重大影響力的行業應用大模型25個以上。
一系列制度安排逐步顯效 更多增量資金進入A股市場
今年以來,隨著各項政策舉措的逐步落地實施,包括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各類養老金等在內的增量資金入市進程加快,有力支持了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助力構建資本市場“長錢長投”的良好生態。
21世紀經濟報道
美聯儲“光速變臉”背后:特朗普關稅拉響警報 警惕拋售潮“未完待續”
昔日通脹誤判的教訓還歷歷在目,今年3月19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意外重提“通脹暫時論”,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關稅政策的影響是短期的,長期通脹預期不會明顯上升,不要在意暫時性通脹。
南向資金“掃貨”港股:12天狂買逾1600億港元 “科技+紅利”最吃香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機構在港股投資上青睞“啞鈴策略”,主要是布局港股的兩類資產:一類是以互聯網龍頭為代表的科技股,另一類是低估值、高股息的紅利股。
第一財經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貿易緊張局勢沸騰溢出 經濟預測將顯著下調
當地時間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發表講話稱,全球貿易體系的重啟使得世界經濟的韌性再次受到考驗。“市場波動加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更是達到頂峰。”
特朗普挾經費以令哈佛!頂 級學府要硬扛 打算發債同時節流
數月以來,美國聯邦政府以凍結聯邦經費為要挾,要求多所高校進行“整改”,但隨著美國著名私立學府哈佛大學于近日首次直接拒絕相關要求,美國高校與特朗普政府之間的沖突迅速升級。
經濟參考報
細分領域精準施策 消費市場“多點開花”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0%、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9%……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2025年一季度我國消費市場總體實現平穩開局。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各項政策從需求側和供給側雙向切入,挖掘重點人群的消費需求特點,擴大細分領域的優質供給,有望進一步優化我國供給結構、提升消費信心,助力中國經濟邁向消費驅動型增長。
錨定產業升級 國企重組整合縱深推進
國家電投集團旗下遠達環保公布超277億元資產重組草案;國機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宣告重要的資產架構調整……近兩日,國企并購重組再有新動作。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A股市場涉及國有企業重大重組事件57起,其中首次披露的有13起。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金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