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3-06-15 08:39
? 中國證券報
優化營商環境 針對性政策措施將加快推出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袁達6月14日在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聚焦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分批次加快推出針對性政策措施,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股性”強于“債性” 可轉債基金表現不俗
今年以來,可轉債主題基金表現不俗。數據顯示,截至6月13日,可轉債主題基金分類下的117只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中,今年以來收益率為正的產品約占總數的95%。
開放傳遞強信號 外資“入A”增信心 北向資金6月以來成交凈買入31億元
截至6月14日,北向資金6月以來成交凈買入31億元,有望扭轉前期凈流出態勢。拉長時間看,外資長期流入A股趨勢不改,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凈買入1724億元,較去年900億元的總流入量接近翻倍。目前外資通過滬深股通累計凈買入A股約1.9萬億元。
穩地產共識凝聚 新老政策接續發力
推廣“帶押過戶”,便利房屋交易流轉;推動“三支箭”更快落地,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建設,讓新市民、青年人等在城市扎根……在熱起來的6月,房地產市場盼著夏歸,新老政策也在加油、使勁。
上海證券報
看好后市 機構通過大宗交易及定增“撈便宜”
5月以來,大宗交易、定增持續活躍,成交金額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由于通過“定增+大宗交易”買入的股票往往有折價,并且需要鎖定一定的期限,在業內人士看來,大宗交易和定增的活躍,意味著機構在積極尋覓投資機會,并且愿意持有更長時間。
低碳技術掀投資熱浪 氣候科技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期
此次碳博會共展示低碳技術和產品1081個,舉辦1個主旨論壇、1個科技論壇、4個平行論壇和近40場同期活動;各企業在展臺上組織新品發布會、合作簽約儀式和各類推介宣講等配套活動453場;通過園區配對專場、綠色發展/綠色供應鏈配對專場、雙碳服務配對專場,實現一對一貿易配對173場次。
“降息”釋放積極信號 險資有望加大權益類配置
“此次央行超預期‘降息’是一種逆周期調節的積極信號,隨著后續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或帶來權益市場的反彈。我們正在觀望,已經準備好投資標的。”昨日,上海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向機構化、長期化轉型 投資者結構持續改善
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資本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圍繞投資端改革等重點領域研究制定一攬子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同時為各類機構投資者入市創造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
證券時報
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 一系列措施“在路上”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袁達6月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聚焦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分批次加快推出針對性政策措施,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
中國證券投顧展業現狀調查 7萬多投顧服務2億多投資者 經歷豐富學歷高成新標簽
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顧問群體,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投資者的增長而不斷壯大。最新數據顯示,74570位投資顧問人員服務約2.18億投資者。投資顧問群體的投資建議,不僅直接影響廣大投資者的投資操作,也深度影響著股票和理財市場的整體走向。
退市格局三大變化帶來新啟示
近來,兩市退市名單不斷拉長,退市整理期股票也穩步擴容,A股新陳代謝速度和效率持續提升。以往只進難出、該退不退的局面徹底改觀,優勝劣汰的新格局不斷進階。
央國企穩步推進“A拆A” 政策有望持續助力
6月13日,神火股份公告擬籌劃分拆控股子公司神隆寶鼎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是年內披露分拆上市的第14個項目,也是又一例由地方國企發起的項目。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14日,今年以來A股首次披露分拆上市項目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同期。
證券日報
國家發改委:三個“著力”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
6月14日,國新辦舉行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袁達、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吳海平、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沈新國等人出席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調節從跨周期到逆周期 “一字之差”說明了什么?
從今年4月份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一季度例會提到的“搞好跨周期調節”,到最新的“加強逆周期調節”,不同的表述透露出什么樣的信號呢?經過5個月運行后,我國經濟回暖后面臨的問題基本明朗,而從最近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仍然較弱,需要盡快推出更多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全力為經濟恢復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11家*ST公司“摘星脫帽” 部分公司業績展現基本面向好
據記者梳理,截至6月14日,A股127家被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截止到去年末,含*ST及ST)中,11家已去除“*ST”標記。這11家曾被冠以“*ST”的上市公司,都在過去一段時期經歷了經營治理挑戰,而隨著公司基本面逐漸改善,相關漏洞獲得妥善彌補,它們才得以“摘星脫帽”。
生豬低價運行抑制其它肉類消費需求 白羽肉雞養殖今年或將維持“微利”
生豬價格的長期低位運行,抑制了原本具有替代消費效應的其他肉類產品的消費需求。6月14日,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表示,受終端市場低迷、行業內利潤分配不勻、此前養殖成本偏高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白羽肉雞養殖行業在5月份出現虧損,雖然6月份虧損情況得到改善,但全年來看,“微利”將是這個行業的主要特征。“肉雞消費需求有很大部分來自對豬肉產品的替代需求,而今年以來豬肉價格一直處在低位,肉雞消費被抑制,需求不振價格難以上行。”
人民日報
風勁潮涌奮楫先——長三角地區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大江奔流,以萬里積蓄之力,在東海之濱孕育一片發展熱土。“四葉草”迎風綻放,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里爭分奪秒,數字西湖一鍵導游,巢湖之濱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等高精尖技術讓人目不暇接……
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7.4% 迎峰度夏保障工作穩步推進
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72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9%;第二產業用電量49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第三產業用電量12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8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2%。今年1至5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353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
以科技創新促進文化繁榮
在第十九屆文博會上,全球各地文化產業的新技術、新創意和新成果精彩亮相。來自北京的“開放活力看朝陽”主題展,通過VR設備帶領參觀者“坐”上游船感受亮馬河璀璨風光;數字藏經洞、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空間、“超寫實”虛擬人、數字文創“小水滴”……文化和科技交融,傳承和創新并舉,中華文化不斷綻放出新的時代魅力。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評論:股價操縱和內幕交易必受懲罰
損害多數人利益,為少數人換取不義之財,操縱市場的危害不言而喻。破壞了市場“三公”原則,掩蓋了市場真實供求關系,扭曲了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尤其是一些高杠桿型操縱行為,甚至很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不能不防。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強調“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切實維護良性健康的市場秩序和生態”,再次釋放出重拳出擊操縱市場行為的堅定信號。
經濟日報金觀平:宏觀政策要合力擴需求
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繼續下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環比下降、同比微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同比均繼續下降。一系列指標表明,當前需求繼續恢復,但總體偏弱,經濟恢復發展基礎仍需鞏固。
21世紀經濟報道
再融資被要求“聚焦主業、服務實體經濟” 多家上市券商調整定增方案
年內,市場迎來券商發債的小高峰,而上市券商股權再融資依舊處于“收緊”狀態。6月13日,天風證券發布了《關于收到控股股東認購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事項批復的公告》。同時,天風證券表示,公司定增事項尚需經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并經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方可實施。該公司是在今年4月底首次披露了此次定增事項的預案。
碳酸鋰期貨合約出爐:電池級為標準交割品 “實操”保證金或達每手5萬元
6月14日晚間,廣期所發布碳酸鋰期貨、碳酸鋰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為使碳酸鋰期貨和碳酸鋰期權設計更加合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需求,現就上述合約及相關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時間為一周,到6月20日為止。
第一財經
人社部:勞動年齡人口8.8億 強化就業優先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6月14日稱,2022年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約8.8億人,人口紅利沒有消失,新的人才紅利正在形成,在就業方面,將強化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強化重點保障穩定勞動力供給;在養老保險體系方面,將推進全國統籌,發展二、三支柱以及完善待遇合理調整機制等改革。
新一輪消費券密集發放 為何聚焦這兩個領域
繼春節前后促消費各地掀起一輪消費券發放潮之后,現在各地又在密集啟動新一輪消費券發放。此輪消費券聚焦汽車和家電等消費品,以及文旅消費,目的在于刺激大宗消費品消費,以及應對旅游旺季。
經濟參考報
先正達IPO滬主板上會 擬募資650億元引關注
6月16日,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將審核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先正達”)主板IPO。若先正達順利過會并上市,或將成為A股市場近13年來募資最大規模IPO。在《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分析人士看來,對于這只“巨無霸”IPO,從長期來看,市場情緒不必過于悲觀。
A股退市按下“加速鍵” 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效應日益凸顯
6月以來,A股公司退市按下“加速鍵”,退市數量不斷增加,退市類型呈現財務類、規范類、交易類以及重大違法類等多元化特征。其中,面值類退市公司數量大增,今年將超過20家,創下歷史紀錄。業內專家表示,這是全面注冊制下退市制度不斷優化的結果。隨著全面注冊制推進和常態化退市機制的逐步完善,市場優勝劣汰功能凸顯,低質企業加速出清。常態化退市機制下,預計全年退市企業數量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金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