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3-09-18 08:56
? 中國證券報
央地政策協同推進 激發民間投資新活力
“今年以來我們加大了在智能工廠、信息安全等項目的投入力度。”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氏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麗萍說,下一步公司將在物聯網、新能源、芯片等領域加大投入,依托公司核心技術拓展不同分支。
證監會:適時修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規則
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楊明宇9月16日在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2023年年會上表示,針對股票發行審核注冊中發現的問題,將適時修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規則,不斷提高適應性。構建清晰的分行業信息披露制度框架,研究完善信息披露豁免制度。
負電價或常態化 新能源資產面臨價值重估
9月17日,在2023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分論壇“綜合智慧能源發展與實踐”上,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勇健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的逐漸普及和電力市場發展,負電價情況會越來越普遍,并引發新能源資產估值模式變化。新能源開發企業須從單純的項目開發商向綜合智慧運營商轉型。
光伏技術路線之爭愈演愈烈 TOPCon市占率明年或超六成
TOPCon、HJT、鈣鈦礦等高效電池技術層出不窮,光伏技術迭代到了關鍵時刻。9月17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在一場光伏電池技術內部研討交流會上獲悉,未來三到五年N型TOPCon成為主流路線的可能性很大,明年TOPCon相關產品市占率預計將超六成。效率、成本及可靠性是量產技術路線需遵循的三大邏輯。
上海證券報
以合規善治促高質量發展 法學界大咖共議上市公司治理熱點
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內部治理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合規”二字是繞不開的話題。近日,一場以“規范發展行穩致遠”為主題的上市公司合規暨風險處置法律實務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各高校法學院、司法機關、證券監管機構、行業自律機構、上市公司以及律師事務所等單位的200余位行業人士齊聚一堂,共話上市公司合規及風險處置前沿法律問題。
聚焦全面注冊制 專家熱議資本市場法治保障
法治興則市場興,法治強則市場強。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如何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法治保障,更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9月16日,以“全面注冊制時代的發行監管與信息披露”為主題,中國法學會證券法研究會2023年年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法律界、學術界的各方代表,圍繞注冊制邏輯和理念、信息披露邏輯與法律適用、虛假陳述司法實踐等進行了探討。
集運指數期貨上市滿月:價格波動趨于平穩
作為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上市1個月以來表現如何?各方對其有何評價?對未來發展有何憧憬?近期,上海證券報記者走訪了上海期貨交易所、航運產業鏈企業、期貨公司等參與各方。
機構:A股市場“磨底期”應保持耐心
機構觀點認為,當前A股投資者信心尚在逐步恢復的過程中,但市場也應關注到一些積極因素正在逐步積累,例如8月國內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企穩回升,央行超預期降準落地等。當前,“活躍資本市場”政策仍在持續加碼,后續隨著穩增長、穩預期政策的持續顯效,市場情緒將逐步改善。
證券時報
房地產稅立法暫緩 稅惠減負添活力正當時
日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下稱《規劃》)對外公布。在財稅領域,《規劃》明確,增值稅法、消費稅法、關稅法等將在本屆人大常委會任期內提請審議;而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立法和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并未出現在本次立法規劃中。
融券會否打壓股價 業內人士詳解相關交易機制
近日有觀點將市場下跌的原因和融券聯系到一起,業內人士認為,“融券會打壓股價”的說法不準確,應正確認識通過融券機制實現的所謂“T+0交易”,融資融券和轉融通機制在活躍市場交易、促進市場多空平衡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利潤薄回款難 劇集公司爆款頻出卻難賺錢
“目前幾大視頻平臺,整體回款都比較慢,有可能你一個項目都播完了,錢只拿到了50%。”某知名劇集公司高管譚超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吐槽道,“現在整個市場,誰經得起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金等待,光這種拖欠的錢,就有可能把公司拖垮。”
多家機構調研比亞迪 次新股備受關注
盡管A股繼續調整,但機構調研熱度仍居于高位水平。Choice數據顯示,截至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稿,上周有341家A股公司接待機構并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環比前周基本持平。
證券日報
IPO節奏放緩非“關閘” 中長期資金入市已有改善跡象
9月15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近期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是維護市場穩健運行的安排,證監會、交易所IPO受理、審核、注冊等相關工作沒有暫停,不存在IPO“關閘”的情況。市場人士認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有助于改善市場資金的供需情況,加之促進投融資兩端動態平衡的多項舉措落地,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近期中長期資金入市有改善跡象。
違規減持不再“罰酒三杯”
嚴懲違規減持行為的監管思路非常明晰。9月15日,證監會通報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動人違規減持“我樂家居”股票案調查進展。證監會擬依法沒收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動人前述違法所得1653萬元,并從嚴處以3295萬元罰款,合計罰沒4948萬元。
公募基金求變 基民準備好了嗎?
公募基金行業生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按照公告信息,今日,富國中證2000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開始發售,這是中證2000ETF系列產品中的一只。ETF被視為“加快投資端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下半年以來,新發行成立29只ETF基金,待審批ETF68只,已審批待發行10只。
A股并購重組持續活躍 年內85家公司首發相關公告
今年以來,A股市場并購重組持續活躍。Wind數據顯示,以首次披露日期統計,截至9月17日,今年以來有85家A股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大重組事件,而去年全年為86家。
人民日報
深化“稅銀互動” 打通融資堵點
借助稅收大數據,將企業的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可有效解決銀行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自2015年啟動以來,“稅銀互動”模式不斷提質升級,給廣大小微企業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小微企業通過“稅銀互動”獲得銀行貸款498萬筆,貸款金額1.45萬億元,同比增長41%。
前8月高技術產業成吸引外資亮點 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近兩成
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高技術產業成為吸引外資亮點。1—8月,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9.7%,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分別增長39.7%、25.6%。高技術服務業中,研發與設計服務領域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7.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金觀平: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有力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今年以來,貨幣政策保持前瞻性、有效性、可持續性,根據形勢變化合理把握節奏和力度,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其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繼續實施好存續工具,對結構性矛盾突出領域延續實施期限,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在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資源配置,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一財經
資本遇冷創始人被限高 國內mRNA研發企業走進死胡同了嗎?
新冠期間紅極一時的mRNA疫苗,正在走向一個未知的未來。全球的mRNA企業都在尋找新的出路,這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對于國內步履蹣跚的初創企業而言,如今的資本環境令它們難上加難。那么mRNA研發企業是否走進了死胡同呢?
證監會罕見澄清:IPO沒有“關閘” 上市門檻沒有提高
在公開表態收緊IPO和再融資之后,證監會罕見回應市場傳聞,明確不存在IPO、再融資“關閘”,上市門檻也沒有提高。
經濟參考報
主要經濟指標恢復向好 更多穩增長政策可期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多項數據釋放出經濟運行持續回暖的信號。除此之外,包括人民幣貸款8月增加1.36萬億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等,近日陸續發布的多個數據也都釋放出更加積極的信號。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是一系列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的顯現,而下階段,穩增長舉措仍將加碼。
穩增長信號持續釋放 機構樂觀看待后市
日前,包括降準落地等在內的多重政策不斷釋放“穩增長”信號,宏觀經濟回升態勢與市場信心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此同時,市場也出現了包括北向資金流出規模減緩、ETF存量份額明顯增長等積極變化。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金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