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3-10-25 08:40
中國證券報
復蘇步伐加快 各地經濟“三季報”亮點頻現
從近日陸續公布的各地經濟“三季報”來看,地方經濟復蘇步伐加快。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24日,已有24個省區市公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上述省區市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平均值為5.4%,超過全國水平。其中,有13個省區市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跑贏全國。
我國將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 資金重點用于災后恢復重建等八大方面
據新華社10月24日消息,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10月2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決定。
匯金公司增持動向曝光 A股市場情緒顯著提振
10月23日晚,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匯金公司”)表示,買入多只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此前,匯金公司曾在10月11日宣布增持四大行股份。24日A股三大股指均有所上漲,匯金公司此度出手起到了提振市場的效應。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增持銀行股份,增持ETF所覆蓋的行業更寬,傳達的信心更廣泛,且本次資金量明顯更大;此舉反映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決心,信號意義強烈。
三季報陸續披露 長線資金布局路徑浮現 社保基金和QFII持倉曝光
匯金公司買入ETF,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機構投資者的動向再次引起市場關注。隨著2023年上市公司三季報迎來密集披露期,社保基金和QFII等被視為長線資金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和調倉情況逐漸浮出水面。
上海證券報
積極財政政策出大招 我國將增發1萬億元國債 明年地方債部分新增限額有望年內提前下達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決定。明確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國務院可繼續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匯金增持傳遞積極信號 大資金“掃貨”ETF現象仍在延續
10月23日晚間,中央匯金發布公告稱,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10月24日披露的數據顯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易方達滬深300ETF等產品在10月23日合計獲得凈申購額超5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10月24日,上述多只寬基ETF交易依然較為活躍,成交額處于近期高位。
百億級私募三季度持倉浮現 醫藥與科技板塊受青睞
盡管近期A股市場震蕩加劇,但私募整體倉位仍處于高位。從近期密集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報來看,手握重金的百億級私募三季度提前埋伏了醫藥、科技等板塊,比如高毅資產知名基金經理馮柳加倉了海康威視和康華生物,仁橋資產加倉精鍛科技,正心谷新進興齊眼藥等。
美債收益率突破5%后:全球資產“風聲鶴唳” “大空頭”止盈離場
在10年期美債收益率強勢升破5%后,市場上“唱空”聲音漸弱。美國東部時間10月23日周一,對沖基金大佬、潘興廣場資管創始人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已經平掉了長期美債的做空倉位。
證券時報
補短板強信心增動力 中央財政增發1萬億國債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國債10000億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00億元增加到48800億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關稅法立法提速 增強高水平對外開放預期
日前,為進一步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促進對外貿易,維護進出口秩序,規范關稅的征收和繳納,國務院提出了關于提請審議關稅法草案的議案。
各方密集推動5G-A 萬兆下行與百億物聯時代加速來臨
工信部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318.9萬個,5G網絡技術領先、規模位居全球首位。5G商用已經四年時間,隨著衛星互聯網、6G等一系列新概念的引入,5G發展即將進入第二階段,5G-Advanced(5G演進,下稱5G-A)呼之欲出。
資本工具發行節奏提速 銀行“補血”需求依然旺盛
10月24日,建設銀行開啟該行今年內第二輪二級資本債券的發行工作。前一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完成發行70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今年下半年以來,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發行熱度顯著升溫。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合計發行的“二永債”規模已達4494億元,較上半年增長1081億元。
證券日報
中央匯金再度出手 業界預期增持規模將繼續增加
在增持四大行之后,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0月23日出手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中央匯金增持,一方面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穩定投資者情緒,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市場資金面。市場人士認為,后續中央匯金增持ETF的能力有望超市場預期。
多地積極備戰迎峰度冬 打好能源穩產保供“組合拳”
10月24日,隨著秋季最后一個節氣霜降的到來,全國多地氣溫漸漸變冷,北方地區陸續進入冬季供暖季,拉動能源需求大幅攀升。為確保能源保供平穩有序,多地正積極備戰迎峰度冬。從能源供應格局來看,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依然是穩產保供“主力軍”;同時,風電等新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正逐漸增加,成為重要補充。
券商展望四季度行情 普遍判斷“積極因素正在積聚” 科技成長仍是中期主線
步入四季度,市場波動加劇。近期券商密集發布研報,聚焦A股投資時機、趨勢、行業配置等市場熱點。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券商近期就設立“平準基金”(政府通過特定機構以法定方式建立的基金,通過在股票市場的逆大盤指數方向操作來熨平證券市場非理性的劇烈波動)展開了討論。
A股市場邊際改善信號頻現 滬深兩市股票型ETF單日“吸金”近46億元
數據顯示,10月23日,滬深兩市股票型ETF合計資金凈流入45.92億元。截至10月23日,全市場792只股票ETF(股票型ETF和跨境ETF)管理規模近1.60萬億元。
人民日報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10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公安部副部長王志忠等介紹“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具有巨大韌性和潛力
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是我們扎實做好經濟工作的基礎。日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中國經濟恢復向好總體回升的態勢更趨明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動力強勁、韌性十足。
經濟日報
注冊資本上萬億元的虛與實
實行認繳制的初衷,是讓創業者輕裝上陣。如果創業者真的愿意為一家新企業投入萬億元規模的資本、承擔萬億元規模的責任,市場是歡迎的。可如果企業把政策的善意當兒戲或是可鉆的漏洞,那就是在給自己挖坑。
上市公司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日前,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中國上市公司共建“一帶一路”白皮書2023》首次被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白皮書2023》展示了上市公司群體在勇于投身科技創新的同時,高質量服務國家倡議,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發揮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要主體的引領作用。
21世紀經濟報道
普通投資者擼存款 有錢人擼債?
現在的投資環境下,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都在找存款利率高的存款類產品,比如赴港開戶存款;那除了這類理財投資方式比較熱,還有沒有其他的呢?還真有,3分鐘理財課代表發現,最近,很多高凈值投資者在追捧城投債!
特殊再融資債券已發、待發規模超萬億
特殊再融資債的發行仍在繼續。10月24日,隨著山西、河南、四川三省份披露發債材料,27個地方已發、待發的特殊再融資債券規模已超萬億,達到10126億。其中內蒙古、云南兩省份額度已超千億。
第一財經
萬億特別國債能否“點燃”A股?歷史上4次均走出高點 富時A50中國指數大漲近2%
10月24日晚間,新華社消息稱,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此次增發特別國債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整體提升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五大行業推動上海產業園區發展 園區投資要關注哪些方向
產業園區作為工業發展的載體和依托,對于培育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至關重要。上海產業園區呈現哪些新變化?24日仲量聯行發布的《2023上海產業園區市場發展與展望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過去兩年,集成電路、生命科學、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游戲五大行業在上海產業園區內的新增租賃需求達到近70%,推動上海在優勢行業引領全國。
經濟參考報
ETF規模逼近2萬億元 增量資金持續入場
繼二級市場增持四大行股份后,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匯金公司”)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再度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
增發萬億國債釋放多重信號
記者24日獲悉,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整體提升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金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