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5-03-12 08:28
中國證券報
證監會:全面啟動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
會議認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導向和積極進取的政策取向,為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一步明確了“任務書”和“施工圖”。證監會系統要緊扣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主線,強本強基、嚴監嚴管,扎實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
千帆競渡向“智”向“新” 代表委員建言國企改革深化提升
代表委員認為,國有企業正以千帆競渡之勢,在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重組整合、加強市值管理的賽道上同頻共振,以改革“加速度”破浪前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稅收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顯現
國家稅務總局3月11日發布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全國企業銷售收入較2024年三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
險資擴張另類投資版圖 公募REITs成“穩收益”新陣地
記者調研了解到,在資產荒背景下,公募REITs吸引不少長久期且偏好較高分紅的資金,險資便是重要配置力量之一,多家保險機構通過戰略配售、網下投資及二級市場擇時交易等方式參與公募REITs投資。多位保險機構人士告訴記者,公募REITs的底層資產與股票、債券等大類資產的相關性較低,能夠分散風險、優化投資組合,同時公募REITs具有低風險、收益穩定的特點,與險資投資需求相契合。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因受到償付能力的約束,目前險資投資公募REITs仍有掣肘,建議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適當降低投資風險因子,提升險資投資意愿。
上海證券報
證監會研究部署資本市場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具體舉措 全面啟動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
3月11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深入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研究部署資本市場貫徹落實具體舉措。會議提出,全面啟動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平穩落地。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
耕地保護、文旅消費、冰雪經濟……第三場“部長通道”回應社會熱點
在3月11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三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體育總局的負責人回應了社會熱點話題。
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人才培養、反內卷等話題 科創板公司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科創板匯聚了一批先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的龍頭領軍企業,是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重要平臺。今年全國兩會,來自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代表委員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人才培養、反內卷等話題建言獻策,為促進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外資金融機構看兩會:政策加碼提振消費擴內需 發展新興產業助力經濟結構轉型
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外資金融機構人士看來,“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一系列關鍵詞釋放出更加積極的信號,彰顯出中國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證券時報
外資機構“點贊”中國股市 密集調研A股科技公司
今年以來,高盛、富達國際、摩根士丹利、匯豐等密集發聲,對中國股市保持樂觀。高盛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政府釋放了穩增長的明確信號,展現出對系統性風險的低容忍度,以及對股市的具體支持措施,這些都對錨定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和控制政策風險溢價至關重要,有利于中國股票的回報前景。
土地儲備專項債發行使用應嚴格對應項目
3月11日,自然資源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做好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土地儲備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發債要求及資金使用主體,從完善專項債券申報審核流程、做好資金和收益的綜合平衡、嚴格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其中,申請發行專項債券的土地儲備項目須納入土地儲備計劃,用于土地儲備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只能由納入名錄管理的土地儲備機構使用。
深圳出臺促進創投發展新政:VC/PE基金要突破1萬家
在鼓勵“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深圳提出了頗具開創性的兩大舉措:一是分類研究降低子基金返投認定和要求,對于種子和天使等初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時序進度、資金規模等要求。二是進一步完善基金績效考核與容錯免責機制,研究制定差異化考核監督制度,區分基金屬性。
美股遭遇“滑鐵盧” 跨境ETF“不香了”
盡管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美國納斯達克指數距最高點僅回調12%左右,不足為懼,但也有不少投資者,尤其是高位買入海外市場相關基金的投資者,對美股的持續下跌感到擔憂。
證券日報
“兩新”政策再加碼 更好發揮促消費“乘數效應”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發力,將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帶動全年消費進一步增長,尤其是家電、汽車、數碼產品等領域。同時,還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5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 代表委員坦言更有信心和底氣
會議期間,大力提振消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等話題成為熱議焦點。接受采訪的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堅定了發展信心,增強了底氣。未來,在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經濟將持續回升向好,為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小金屬”上演“大行情” A股銻板塊多股受市場追捧
中信建投發表的研報顯示,銻的“熱縮冷漲”和“難以回收”特性,注定使其成為新材料特性的關鍵“消費型金屬”,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產業的發展均離不開“銻”金屬,按照相對謹慎的需求增速假設,近兩年銻供需缺口在20%以上,銻價或持續上漲。
人形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企業積極探索商業化路徑
作為具身智能最典型的應用載體,人形機器人無論在產業界,還是在資本市場,都是備受矚目的焦點之一。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深入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進行采訪,切身感受到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
人民日報
資本越有耐心 創新越有活力(觀象臺)
2025年新春伊始,中國科技創新成果呈刷屏之勢:深度求索(DeepSeek)火爆全球,登頂多國APP下載榜,宇樹科技機器人扭秧歌、轉手絹,驚艷春晚舞臺,中國“人造太陽”創新“億度千秒”世界紀錄,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順利完鉆,“祥云”AS700D電動型載人飛艇完成科研首飛,全球最快高鐵CR450開展科學試驗和性能驗證……拉長時間軸,這些創新成果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累后的“水到渠成”。
“谷子經濟”走熱、沉浸式文旅體驗受追捧——情緒價值引領青年消費新潮流(消費視窗·解碼青年消費①)
挖掘青年消費潛力,更好滿足青年消費群體需求,意義愈發凸顯。青年消費呈現哪些新特點?市場供給涌現怎樣的新亮點?激發潛能還需什么新舉措?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走進市場一線,和青年消費者面對面尋找答案。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金觀平:實現5%左右增長有信心有能力
從我國發展實踐和各國經驗看,能不能實現發展目標,一看發展態勢,二看能力條件,三看支撐政策。5%左右的增速目標兼顧了需要與可能,符合經濟運行走勢,符合經濟發展規律,與我國經濟增長潛力基本匹配,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也具備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
走出“內卷式”競爭呼喚內功競爭
文章稱,為了整治“內卷式”競爭,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動作頻頻,推動多個行業發生積極變化。隨著我國消費者日益認可科技創新的價值,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意識到,競爭力永遠建立在價值創造上,內在動力來自用科技提升效率,而不是用算法制造焦慮。當然,監管部門也要為企業跳出“內卷式”競爭營造可信賴的環境。市場監管部門已表態將開展網絡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為企業安心追求高質量發展撐起政策空間。在反“內卷式”競爭的同時,市場和消費者很需要、也很歡迎企業練好內功。只有讓外賣小哥體面送餐、小店主安心經營、消費者放心下單的企業,才能在政策與市場雙重利好下,迎來真正的春天。
21世紀經濟報道
廉潔從業一票否決、炫富扣分 首席發聲加分...中證協新規來襲!
記者從券商處了解到,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證協”)日前向證券公司下發《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評估指標(202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并面向行業征求意見。
18筆跨境并購來了!A股公司加速“搶灘”全球市場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24年9月“并購六條”發布以來,A股市場已有58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告進行跨境并購,其中推進國際化戰略、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等是A股上市公司跨境并購的主要目的。
第一財經
以高效能監管護航高質量發展 三部委詳解政策發力點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完成今年發展目標任務,必須緊抓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統一,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破解消費供給的結構性矛盾,更加注重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創造需求。
上海具身智能再出代表作 離機器人“打工”更進一步
11日,由彭志輝(稚暉君)擔任CTO的公司——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人形機器人靈犀X2。跑跑跳跳不在話下,這個“新人”還展示了在葡萄上縫補、騎自行車和端茶倒水烤面包等多種情景。
經濟參考報
證監會:全面啟動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
證監會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導向和積極進取的政策取向,為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一步明確了“任務書”和“施工圖”。證監會系統要緊扣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主線,強本強基、嚴監嚴管,扎實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
支持政策接連推出 險資長投“加速跑”
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批復再新增600億元、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簽約金額超過3500億元……近段時間以來,政策層面對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多批改革試點接連落地并加速擴容。與此同時,險資對權益資產配置熱情顯著升溫,2024年舉牌次數創近四年新高。業內人士預計,監管層推動長周期考核機制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步伐加快,將為資本市場注入動能,助力實現市場穩定與險資增值的“雙向奔赴”。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金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