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3-04-04 08:37
? 中國證券報
政策有力需求回升 3月金融數據料趨暖
中國人民銀行4月3日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78.4%,比上季上升19.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6.1個百分點。
央行問卷調查報告顯示 居民投資意愿回升理財產品
中國人民銀行4月3日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減少3.8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個百分點。
AIGC賦能 影視行業發展開啟新篇章
AIGC(人工智能自主生成內容)正在影視行業掀起一場巨大變革。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長視頻平臺的高管無一例外對AIGC表達了濃厚興趣。內容公司也在跟進,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強調,AI技術與內容創作的結合即將進入實質階段,將給影視行業帶來重大變化。華策影視在一季報業績預告中強調,AIGC將提升全產業鏈效率。
國家發展改革委:六方面發力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負責人孫偉4月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將從加強政策制度建設、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深化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六方面發力,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上海證券報
央行調查報告顯示:傾向“更多消費”居民占比上升 銀行家判斷貸款需求好轉
人民銀行4月3日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和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相關報告顯示,多項調查指數環比提升。今年一季度,居民的收入感受、對未來的收入信心、就業感受以及對未來的就業預期,較去年四季度“轉暖”;傾向于“更多消費”和“更多投資”的居民占比也較去年四季度提升。與此同時,企業家和銀行家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總體比去年四季度積極。
萬億逆回購本周到期 4月資金面或維持緊平衡
4月初將迎來萬億元逆回購到期。業內人士預計,在保證資金面平穩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本周央行將保持公開市場逆回購的回籠。數據顯示,4月3日至4月7日,央行公開市場將有11610億元逆回購到期,除去清明節假期(4月5日),周一至周五的四個工作日分別到期2550億元、2780億元、4390億元、1890億元。季末因素消退,月初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
科技股爆發領漲A股 兩市成交額創今年來新高
周一,滬深兩市三大指數高開高走,創業板指領漲。成交金額同步放大,達到12530億元,較上個交易日增加2997億元,創今年以來的新高。盤面上,AI相關概念股繼續爆發,并帶領科技股全面活躍,CPO、信息安全、云游戲、AIGC等表現搶眼,芯片股震蕩走強,存儲芯片方向領漲。
國際原油市場巨震 海外金融穩定性再遭考驗
當地時間4月2日,以沙特為代表的“歐佩克+”(下稱OPEC+)突然宣布,在去年10月減產200萬桶/日的基礎上,進一步自愿減產原油超160萬桶/日。至此,OPEC+計劃減產規模將達全球石油產量的約3.5%。投資者更關心的是,在硅谷銀行破產等事件暴露海外銀行業風險的情形下,國際原油市場大幅波動是否會進一步沖擊海外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證券時報
“科技牛”頻出 科創50再創反彈新高
昨日,科創50大漲4.16%,創出本輪反彈新高;全日成交1127億元,創出歷史新高。科創50年內累計漲幅超17%,居主要指數漲幅榜首位。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3月31日,北上資金持有科創50指數成份股股票市值超過432億元,持股市值亦創歷史新高。其中金山辦公持股市值近93億元,瀾起科技、天合光能、中控技術等多只個股持股市值超30億元。相比科創50指數,部分科技行業指數漲幅更大。
交易擁擠度創23年紀錄 TMT板塊還能熱多久
TMT板塊包攬一季度行業漲幅榜前四強2023年伊始,數字經濟浪潮席卷A股市場,TMT板塊(計算機、通信、傳媒、電子)一騎絕塵,成為一季度最強主線。機構、游資、北上資金、融資資金等多路資金爭相進場,搶奪數字經濟領域的入場券,為全年投資謀篇布局。
多家券商領罰單 嚴監管促“看門人”履責
全面注冊制推進過程中,監管層不斷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共有13家證券公司收到證監系統的罰單,涉及投行、經紀和債券承銷業務等。市場人士認為,證券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提高資本市場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環節,是防范證券欺詐造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基礎。
建設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邁出關鍵一步
銀保監會宣布,自今年5月1日起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此次業務轉換試點短期來看有利于加快商業長期護理保障的覆蓋,緩解當前失能群體護理需求旺盛與長護險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當前對長護險并無統一定義,總的來說,這是一項“為長期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保險制度。
證券日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將從六方面發力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4月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負責人孫偉表示,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加強政策制度建設、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等六方面發力,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影響廣泛、發展深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三利好助A股四月開門紅 “小陽春”行情值得期待
4月3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放量走強,實現4月份開門紅,科創板指數大漲逾4%。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0.72%報收3296.40點,深證成指漲1.39%,創業板指漲1.70%,科創50指數漲4.16%;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突破萬億元,達到12530億元,較上周五的9533億元增長31.44%,創出年內新高。
生豬一季度供大于求 業內預計去產能尚未結束
3月31日,湖南省發改委發布統計數據,3月27日至3月31日,省內生豬現貨價格仍呈下跌走勢,豬糧比維持低位。業內人士預計,母豬產能去化仍在進行時,今年二季度較大概率不會“淡季不淡”,生豬現貨價格改善可能發生在下半年。相關上市公司亦表示,當前是苦練內功的時機。
22家券商擬分紅共計超300億元 中信證券擬派現逾70億元居首
近期,券商密集披露2022年年度分紅計劃。截至記者發稿,已有22家上市券商公布2022年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合計擬分紅規模約為339.71億元,有9家券商擬分紅規模均超1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
從“一捐了之”到“財富向善” 高凈值人士做慈善還有哪些困惑?
中國慈善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不乏“富好行德”的榜樣。現今社會也有曹德旺、何享健等知名企業家相繼宣布長遠的慈善規劃。中國高凈值人士在關注家庭與事業的同時,也有能力、有意愿回報社會。但做慈善也并非“一捐了之”,要使得“財富向善”,仍然有許多制度性問題需要高凈值人士關注。
IPO撤單率抬頭:一季度79個首發項目折戟 招商證券撤否率居前
2023年以來,IPO撤單再現小高峰。在全面注冊制時代,IPO撤否率“抬頭”現象再引關注。據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合計有79個IPO項目折戟,對比2022年一季度56家IPO撤否項目數量,今年一季度撤否數量大幅抬升。分板塊來看,創業板占據了全市場超過一半的撤單項目,前3月撤回項目達到45單,科創板、北交所、滬深主板分別有18單、8單和8單。
第一財經
地方一季度發債已超2萬億元 錢花哪兒了?
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合法舉債渠道是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根據公開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2.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5.6%。“這表明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還是比較快的,這也反映了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
四大增長極GDP全國占比均下降 這個板塊卻進入“高光時刻”
作為中國經濟動力源,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四大增長極,去年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占比均有所下降。4月3日,四川省統計局發布《2022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發展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587.99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6.4%,占西部地區的比重為30.2%。
經濟參考報
政策加力提效 基建投資“淡季不淡”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著關鍵支撐作用。一季度本是基建開工的傳統淡季,今年在多項政策支持加力提效下,一批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精準有序實施,基建投資呈現“淡季不淡”的態勢。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保持較高水平,一季度或達10%左右。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穩居世界第二 多部門推進加快建設
4月3日,國新辦舉行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穩居世界第二,數字基礎設施實現“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增長,電子政務發展指數進入全球前列。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金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