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布時間:
2023-04-06 08:34
? 中國證券報
消費潛力快速釋放 流動的中國更顯活力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清明假期(4月5日),我國國內旅游出游2376.64萬人次,較去年清明假期當日增長22.7%;預計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5.20億元,較去年清明假期當日增長29.1%。專家認為,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措施持續發力,供給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市場將繼續呈現恢復發展態勢。
促進全面評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價值 ESG信披指引有望下半年出臺
記者日前獲悉,國資委正研究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全部實現ESG信息披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有望下半年出臺。業內人士稱,建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增強中國ESG體系的話語權,也有助于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更加全面評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價值。
春光無限好 綠色能源之花綻放西部大地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西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大基地建設是我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承擔著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等“電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作用,產生的綠色動能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能源保障。
創新藥產業鏈公司2022年業績分化
近期,多家創新藥產業鏈公司披露2022年“成績單”,整體業績呈分化趨勢。醫藥外包(CXO)板塊表現亮眼,凱萊英、博騰股份等多家藥企凈利潤大幅增加;受研發投入高企及市場因素影響,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醫藥科技公司虧損進一步擴大。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藥審評審批不斷提速,創新藥正加速落地。
上海證券報
上調評級至超配 外資持續加倉中國股票
數據顯示,北向資金3月以來凈流入額超300億元人民幣,同時連續3周凈流入額超百億元。多只海外中國股票基金最新披露的持倉數據顯示,今年2月,包括貴州茅臺、平安銀行、寧德時代、中國中免在內的多只股票獲得大幅加倉。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更旗幟鮮明地表示,其已將中國股票評級調高至適度超配。
支撐科技自立自強 多地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新前沿
自科技部啟動“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以來,上海、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紛紛加快相關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工作。多位人工智能和科研領域專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AI for Science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甚至有可能推動我國在下一輪科技革命中走在前沿。
券商積極布局A股 新進17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
隨著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陸續出爐,券商自營盤的操作路徑同步浮現。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券商新進171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有48家上市公司獲加倉。從配置方向來看,制造業、非銀金融、電子、電力設備等板塊依舊是重倉行業。
鋰價跌跌不休 碳酸鋰生意還有“賺頭”?
哪怕價格“腰斬”,對于碳酸鋰生產成本不到4萬元/噸的鹽湖提鋰廠商來說,目前的銷售價格仍有利可圖,相關公司生產經營并未受到影響。“影響最大的是此前高價囤貨的中間商和手里沒礦的加工廠。”對于價格持續下跌,有從事碳酸鋰貿易人士直言,由于國外碳酸鋰報價依舊堅挺,加之國內行情大幅走弱,此前大量囤貨未能及時出手的企業日子的確有些難熬。
證券時報
主板注冊制首批10家企業10日上市
4月4日晚,滬深交易所宣布,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交易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上市時機已經成熟,將于4月10日舉行首批企業上市儀式。至此,從2月17日中國證監會與滬深交易所發布實施全面注冊制改革制度規則起,僅一個多月,滬深兩市即迎來主板注冊制首批新股上市。
69家公司發布一季報預告 近八成預喜
至4月5日記者截稿時,已有6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從預告類型來看,業績預喜(預增、續盈、略增、扭虧)的有55家,占比79.71%;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力設備、醫藥生物、機械設備、汽車等行業,分別有8家、8家、5家、5家公司上榜。
央企專業化整合提升競爭力是關鍵
專業化整合不斷落子,從側面反映出此前央企發展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某些階段性問題,包括業務趨同化、國際競爭力有待提升等,專業化整合被寄予厚望。對于央企而言,整合指向進一步提高央企整體功能和配置效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對產業來說,無論是提升產業集中度,還是補鏈強鏈延鏈,都有利于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與發展質量。
央行行長易綱:維護幣值和金融穩定是央行中心任務
易綱表示,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多數情況下是一致的,但幣值穩定不一定能保證金融穩定。如果出現了金融風險,就會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甚至會引發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不斷優化利率政策,匯率由市場決定、雙向浮動,這有利于從宏觀層面保持經濟金融穩定運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證券日報
拆解上市券商五大主營業務 投行最具成長性 自營顯著承壓
當前已有超半數上市券商披露了2022年年報。從五大主營業務來看,財富管理業務、資管業務主動管理轉型加速;資本中介業務收入占比有所提升;自營業務成為業績拖累主因;而投行業務表現亮眼,成為券商最具成長性的業務。
復蘇與重估 提升銀行業投資價值
銀行股的股息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究其原因,首先,國內銀行盈利較穩定,凈利潤相對較高,從“分子端”提高了股息率水平。其次,國內銀行股估值普遍偏低,從“分母端”提升了股息率水平。穩健的業績是銀行股保持高股息率的“底氣”,不過,去年銀行營收增速明顯低于近年平均水平。
915家公司發布利潤分配預案 現金分紅已成主流
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已有915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利潤分配預案,其中現金分紅是主流,上述915家公司中,909家提及了金額不等的現金分紅預案。部分公司在現金分紅的同時,還提出了送轉股份。從每股分紅的金額來看,貴州茅臺仍是這915家公司中分紅最高的公司,此外,一些能源企業的每股分紅金額也比較可觀。
央企“組隊”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近500家數科類公司爭相涌入新賽道
今年以來,不管是《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的落地,還是明確組建國家數據局,在業界看來,都標志著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新階段。最近幾年,為了進一步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的中央企業開始爭相布局數字產業,表現之一即為專業化的數科公司密集成立。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以全國統一大市場釋放發展新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我國各類經營主體茁壯成長,截至目前總量達1.7億戶。
第一財經
滬廣深去年公積金個貸降兩成 今年超60地優化公積金政策
業界人士認為,在公積金政策方面,雖然多地近期從貸款額度、首付比例等方面調整了公積金貸款政策,但由于近兩年來公積金政策的調整對市場的刺激作用正在逐漸減弱,加之公積金政策需要兼顧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往后看,要想進一步增加公積金政策對住房消費的支持作用,各地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覆蓋范圍有望繼續擴大。
權益理財受挫、純固收逆襲 二季度股債走勢何去何從?
交銀理財方面則認為,4月A股有望保持上行趨勢。當前經濟溫和復蘇的態勢沒有發生變化,1~2月累計新增社融轉正,奠定A股盈利底部,二季度盈利增速將會進入上行周期。該機構認為,4月景氣度改善最大的方向應該是TMT、出行鏈和可選消費,可重點關注AI+行情的擴散。
經濟參考報
政策力挺民企發展 積極措施加快落地生效
近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各部門紛紛行動,從優化營商環境、緩解招聘用工難題、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不同角度發力,力挺民營企業發展,為民營經濟助力。專家表示,利好政策的密集釋放和積極舉措的加快落地,將為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環境,有效提升企業發展信心。
多家人工智能概念股公司提示投資風險
年初以來,A股人工智能板塊備受市場追捧,相關個股市場表現與公司基本面嚴重背離。業內人士稱,人工智能題材炒作不會就此結束,但是第一個周期已經結束了,以后濫竽充數的公司將被淘汰,真正有價值的公司才會穿越周期。專家表示,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投資者要謹防概念炒作,人工智能潛藏的科技倫理風險也可能引發嚴厲監管。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字:
北金期貨 / 期貨 / 網上開戶 /
相關新聞